2025年6月12日,印度航空AI171号航班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发生坠毁事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近300条生命,但令人震惊的是,有一名乘客奇迹般地幸存下来。事故发生地点恰巧是当地国营BJ医学院宿舍的用餐区,这使得遇难者名单中新增了数名学生的名字。目前,各方针对事故原因的调查仍在进行中,尚未公布最终结论。然而,这起事件再次将全球舆论的焦点聚集到印度航空业——一个长期因安全事故频频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行业。
回顾印度航空业的历史,事故频发的记录令人痛心。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班机遭遇定时炸弹袭击,机上329名乘客与机组人员无一幸免;1996年11月12日,沙特阿拉伯航空和哈萨克斯坦航空的两架客机在新德里附近空中相撞,349人全部遇难;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express812航班在芒格洛尔机场冲出跑道坠毁,造成158人死亡。这些重大事故不仅成为印度航空业的惨痛教训,也深刻反映了行业存在的系统性安全隐患。
近十年来,印度航空业报告了19起重大事故以及99起严重事故,频繁发生跑道偏离、硬着陆等安全问题,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究其原因,飞行员培养体系的缺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截至2024年,印度各航空公司共拥有超过800架飞机,飞行员人数约为11,770人,但全国只有37所飞行学校,每年只能颁发约1650张商业飞行员执照,真正完成全部培训流程的更是只有700至800人。
展开剩余70%在飞行员严重短缺的背景下,行业内出现了急功近利的速成培训现象。2004年,印度航空为了缓解人力不足,曾在英迪拉甘地国家飞行学院招收一批平均年龄高达50岁的学员,这些人经过一年半的基础训练后,继续学习两年,便被允许驾驶空客机型;2011年,印度警方逮捕一名伪造飞行文件的女飞行员,随后多家航空公司被曝存在培训和考试造假行为,媒体指出若深入调查,合格飞行员数量可能大幅减少;2015年,一些学员爆料,部分飞行学校收取高达280万卢比(约合4.4万美元)的培训费,却几乎不提供实质性的飞行训练,仅在证书上虚报飞行时间——有学员坦言自己仅体验了35分钟飞行,证书却显示已飞行360小时。
如今,印度约有三分之一的飞行员来源于这类速成培训项目,航空公司为节约成本,甚至安排新手飞行员执飞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班。根据国际民航组织2024年发布的数据,印度民航飞行员的事故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近4.7倍,安全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机场基础设施及其维护的滞后同样成为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此次事故发生的艾哈迈达巴德机场,其跑道宽度仅为国际标准的一半,历史上也曾因鸟击事件导致引擎起火。印度境内100多个机场中,有三分之一缺乏必要的牵引车和摆渡车等基本设备,设施整体水平停留在30年前。2024年6月,新德里机场1号航站楼刚完成翻修,不久便因暴雨坍塌,导致8人受伤、1人死亡。同期,中央邦贾巴尔普尔机场和北方邦勒克瑙机场也因降雨出现结构性问题——这些机场大多是近年来新建或翻修的项目。
印度的雷达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只有大型机场配备先进的低能见度着陆引导系统,整个行业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仰赖运气。2025年1月,一段机场工作人员徒手推飞机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由于缺乏地面牵引设备,这类人为推动飞机的场景在印度部分机场成为“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坠毁的波音787客机本身也存在安全争议。此前,波音公司的一位质量经理曝光称,787机型存在大量零件安装错误,应急氧气系统故障率高达25%,紧急滑梯有1%的概率无法正常展开,甚至有员工从废料箱捡回不合格零件重新使用。近年来,波音推行“成本优先”战略,质检人员减少了40%,供应商审核周期从6个月压缩到仅3天,部分零件甚至允许供应商自我认证。同时,波音将飞控软件外包给印度公司,生产环节大量引入印度劳动力,这与印度航空业形成了复杂的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波音曾因两起空难导致346人死亡,最终以11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避免了诉讼。
这起2025年以来最严重的空难,再次为全球民航安全敲响警钟。印度航空业的问题广泛存在于飞行员培训、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等多个关键环节,而行业内部对问题的忽视和自我认知偏差,使得改进道路异常艰难。如果这些系统性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印度航空业未来的安全形势无疑将继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发布于:天津市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